演員介紹傑佛瑞羅許 凱特溫絲蕾 菲力普考夫曼

傑佛瑞羅許

傑佛瑞·羅許(Geoffrey Rush,1951/07/06)出生在澳洲昆士蘭的吐溫巴,雙親離異後,他搬到昆士蘭首府,艷陽之都「布里斯本」,在那裡度過成長歲月,20歲時他加入昆士蘭劇院並開始登台演出。在《Wrong side of the Moon》首次亮相獲得好評,而他多變的演出在《查理布朗,你是個好人》中扮演史奴比,也被評論為「經典的表演」。羅許曾經搬到法國唸書,但不久後就回到澳洲,並繼續在劇院演出,1980年代,他成為南澳國家劇院的靈魂人物,也是澳洲劇場界的重要角色,演出的角色範圍大而多變,從古典劇作到新新劇場都獲得成功。

1981年他在《Hoodwink》中扮演偵探,首次跨足電影,但並未獲得太多注目,後來在改編莎劇的《十二夜》中扮演Sir Andrew,獲得不錯的評論,這段時間他也持續參與舞台劇演出。1992年,羅許因為自己感覺表演無法突破而遭受了短暫的神經衰弱,休息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演出了獲得澳洲電影金像獎9項提名的《革命小子》獲得高度關注,也讓他得以之後在《鋼琴師》中出演男主角,從此,世人開始廣泛的認識這位其貌不揚的表演大師。羅許演過許多知名電影,大部份都讓人對他讚譽有加,包含《伊莉莎白》、《孤星淚》、《莎翁情史》、《鵝毛筆》、《慕尼黑》等。

凱特溫絲蕾

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1975年10月5日)出生於英國瑞汀的一個演藝世家,雙親皆是舞台表演者,外祖父母經營一間戲院,可想而知演藝世家出身的她,勢必也得走上演藝之途。若說凱特溫斯蕾是一個幸運兒也不為過,11歲時就成為早餐麥片的電視廣告代言人,而有了第一份收入,而在15歲時的她,混身上下早已充滿演戲細胞,並立志成為一個專業女演員。

從「紅屋頂表演藝術高中」畢業後,溫絲蕾已經拍了英國電視影集【Get Back】。而在拍了不少電視影集之後,17歲的溫絲蕾從 176位角逐者中脫穎而出,接演第一部電影處女作【夢幻天堂】,這部電影讓她得到了不少好評及獎項,也使凱特溫絲蕾獲得了進軍好萊塢的契機。之後利用到美國為電影宣傳的同時,她也接演了迪士尼電影【A Kid in King Arthur’s Court】,接著她又幸運地參加了由李安執導的【理性與感性】的面試,並且成功地擊敗其他百餘位競爭者,演出一個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而那時身兼編劇的艾瑪湯普遜及製作人,早已察覺到她是個演戲的人才,導演李安也對溫絲蕾印象深刻。

 【理性與感性】上映後佳評如潮,凱特溫絲蕾也得到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一時之間成了炙手可熱的焦點人物,送上來的劇本堆積如山。接下來,她選擇拍了湯瑪士哈第作品改編的【絕戀】Jude,以及肯尼斯布萊納導演的【哈姆雷特】Hamlet。溫絲蕾明星的光芒持續閃亮,但同時她也開始思索自己的演藝生涯,她是要一直接拍同種類型的史詩小眾電影,還是得接拍些大眾商業化作品。於是在1997年,她很幸運地接拍了當時在大眾媒體眼中,鐵定票房大賣的大成本製作【鐵達尼號】,這個成功之舉不僅讓凱特溫絲蕾幸運地擺脫了被定型的困擾,更一舉使她成為國際巨星。這部由詹姆斯卡麥隆導演,及好萊塢金童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合演的世界影壇鉅作,讓她再度受到奧斯卡提名最佳女主角的肯定。

雖然【鐵達尼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名氣,理所當然電影邀約如排山倒海而來,然而她卻出人意料地拒絕了【莎翁情史】和【安娜與國王】等大片,而開始挑戰獨立製片電影。1999年溫絲蕾接了一些帶有異國情調角色:在【北非情人】Hideous Kinky中飾演一年輕單親媽媽;以及在文藝之作【聖煙烈情】Holy Smoke中在印度旅行的澳洲女子。接下來又在藝術經典作【鵝毛筆】Quills中,飾演一位洗衣女侍。

從溫絲蕾的從影資歷來看,她不想因為美麗臉蛋而只在電影中充當花瓶,所以相當謹慎地選擇劇本,自然也讓她獲得各大電影獎項不計其數的提名和得獎。然而1998年雖然結了婚走進家庭,但凱特溫斯蕾仍不放棄她對於電影事業的熱愛,更陸續接拍許多大家讚賞的佳作,更於2004年與喜劇天王金凱瑞合拍了【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這部愛情大作,更讓她入圍了許多獎項的肯定!

溫絲蕾在1995年曾獲得演員工會獎與2002年的英國電影學院獎,並在第66屆金球獎中以《真愛旅程》獲戲劇類最佳女主角獎,並同時以《為愛朗讀》獲戲劇類最佳女配角獎。凱特·溫斯蕾也曾獲得葛萊美獎,並6次入圍奧斯卡獎與艾美獎,最終以《為愛朗讀》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她於22歲時第2次入圍奧斯卡獎,成為史上最年輕就獲得2次入圍的演員。

菲力普考夫曼

 美國著名導演,1963年開始拍攝電影,1983年所拍攝的《太空先鋒》榮獲多項奧斯卡獎​​。

既是作家也是導演的菲利浦·考夫曼出生於1936年,在芝加哥北部長大。在芝加哥大學完成了學業,他來到了哈佛法學院深造一年,之後又回到了芝加哥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學位。1962年,菲利浦在大學裡遇到作家阿耐斯·寧(Anais Nin),在後者的建議下,他決定從事製片行業。1963年,菲利浦把他一部沒有完稿的小說拍成了生平的第一部電影《Goldstein》,兩年後,他創作並執導了影片《勇敢的弗蘭克》(Fearless Frank)。兩年後菲利浦來到好萊塢發展,菲利浦接下來的作品是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和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主演的《布拉格之春》(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再次為他贏得了一項編劇協會的提名,他同時將一項奧斯卡獎提名和一項英國學院獎收入囊中。1989年,菲利普又獲得了Orson Welles獎的最佳製片人稱號。1993年,他執導了電影《旭日東昇》(Rising Sun),該片由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威斯利·斯奈普斯(Wesley Snipes)主演,電影劇本改編自邁克爾·克賴頓(Michael Crichton)的暢銷書。

代表作

u2 mtv logo

copyright © 2016 U2 電影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製作:橙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