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導演。 從小就喜歡玩攝影機。從小就喜歡玩攝影機。 1954年起拍製短片,身兼導演、攝影、演員、製片四職。1957至1960年,阿爾及利亞戰爭時,進陸軍電影組,導了十部短片。
23歲創設獨立製片公司,導演第一部劇情長片《人的權力》。 1961年到1963年為了維持獨立製片公司的經費,再度拍短片達四百部,多數是像現在的歌曲MTV或卡拉OK畫面。導演手法屬於新派,但與新浪潮略有不同。以低成本快手聞名。
1966年推出《男歡女愛》,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是其代表作。後來的作品多以性慾和犯罪、性慾和政治、犯罪和政治作為矛盾關係,擅長利用商業片的元素。七八十年代試圖重複自己,但收效甚微。
2006年擔任第1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法伊斯盧其尼(Fabrice Luchini,1951/11/01)成長於法義混血家庭,身為法國最家喻戶曉的喜劇影星,早早就以變化多端的精湛演技,確立他歷久不衰的影壇地位。銀幕上他以保守多慮的中產階級形象深植人心,舞台上則以能歌擅舞的逗趣演出獲得推崇,字字珠璣的幽默口條,就連法國總統薩柯奇(Nicolas Sarkozy)都為他著迷,堪稱是法國影壇最具代表性的喜劇演員。
法伊斯盧其尼早年生長於法國藍領區,13歲即於理髮院打工貼補家用。受到當時知名靈魂歌手詹姆士布朗(James Brown)的熱潮影響,他因此愛上了跳舞,並在pub因緣際會結識了導演菲利浦萊柏(Phillippe Labro),以電影《別為我傷悲》(Don’t Be Blue)跨入影壇。法伊斯盧其尼演戲雖然是半路出家,獨特的喜感卻頗獲導演青睞,接連與班諾賈克(Benoit Jacquot)、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以及席德利克拉皮許(Cedric Klapisch)等知名導演合作;其中被他敬稱為心靈導師的艾力侯麥(Eric Rohmer),更是以電影《克萊兒之膝》(Claire’s Knee)讓法伊斯盧其尼享譽法國,成為藝術與商業兩方競相爭邀的大牌影星。
身為六度入圍凱撒獎的實力影星,法伊斯盧其尼除了逗趣的外在喜感令人激賞,內在的情感詮釋也讓人印象深刻。他的銀幕角色總是拘謹內向,卻又極端渴望夢想與愛情所帶來的解放,不論是《莫里哀情史》(Moliere)裡的中產階級富商、抑或是《巴黎愛情故事》(Paris)裡大學教授,法伊斯盧其尼總是一邊懷抱著害怕受傷的脆弱,一邊又不計一切代價的瘋狂投入,雖然自相矛盾卻也深刻動人,讓觀眾不自覺產生投射。而電影《愛情3溫暖》,則是他的最新力作。
法伊斯盧其尼在電影《愛情3溫暖》中,飾演遠從巴黎至摩納哥打官司的律師貝托。生活向來井然有序的他,因遇見了氣象主播奧黛莉、並且為其坦率與美貌臣服,而為自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人生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