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拉惠勒(Sandra Huller,1978/04/30)生於德國蘇爾,在學時就熱衷戲劇演出,1996至2000年間,就讀於柏林的布希戲劇學院(Ernst Busch Academy of Dramatic Art),先後加入過耶拿、萊比錫、巴塞爾、柏林、漢諾威以及慕尼黑等劇場演出,最有名的角色是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茱麗葉」。德國權威劇場雜誌「當代戲劇」2003年將她評為年度新秀,並於2010至2013年間連續三年頒給她「年度最佳女星」尊榮。
桑德拉惠勒2004年從舞台劇轉戰電影,首部作品是德國名導漢斯史密德所執導的《靈界線》(Requiem),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片中她飾演一位飽受邪魔和病魔折磨的女子,精彩演出獲得包括柏林影展、德國電影獎以及德國影評人協會三座影后大獎,同時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桑德拉惠勒其他電影作品包括了《布朗運動》(Brownian Movement)、德國導演楊荀堡的《忘記我自己》(Lose Myself)以及《蒼天之下》(Above Us Only Sky)、芙勞克芬思特瓦的《暗黑之域》(Finsterworld),她並憑著後者獲得了德國電影獎最佳女配角大獎。
桑德拉惠勒一直與慕尼黑劇院藝術總監約翰西蒙斯有著緊密合作,同時也不忘接演電影。2015年,她正式成為巴伐利亞藝術院的會員。2016年則因電影《顛父人生》(Toni Erdmann)而在國際影壇發光,一場她舉辦「裸體派對」考驗同事情感的戲,讓人印象深刻,而她敬業深刻的演出,也讓她獲得本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瑪倫艾德(Maren Ade,1976年12月12日)生於德國卡爾斯魯厄,她的父母都是老師,自小就對攝影產生興趣。1998-2004年間,瑪倫就讀於慕尼黑電影學院,2005年她以畢業作品、也是她的感人處女作《春風不化雨》(The Forest For The Trees),榮獲日舞影展評審團特別獎,並提名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
瑪倫艾德與同學賈琳亞茲考斯基一同成立「共犯電影」(Komplizen Film),除了製作自己的作品外,也參與其他電影製作,包括葡萄牙導演米蓋爾戈麥斯執導的《禁戀》與《一千零一夜》等。2007年,她的第二部電影《完美第二對》(Everyone Else)獲得了2009年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最佳女主角兩座銀熊獎,並獲得德國電影獎三項大獎提名。2016年,她所執導的第三部長片《顛父人生》(Toni Erdmann)獲選為第69屆坎城影展競賽片,並奪下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及該獎的年度最佳影片。
彼得西摩尼謝克(Peter Simonischek,1946/08/06)生於奧地利的格拉茲,小時候原打算在父親的公司裡當一名牙醫技師,卻在高中畢業後進入了格拉茲科技大學攻讀建築,之後則因對表演充滿熱忱,轉而進入格拉茲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修習表演。畢業後,他先後在各地的劇場演出,並曾與包括麥可漢內克在內的多名導演合作。1979年,他加入了柏林紹賓那劇院,先後與諸如彼德斯坦、克勞斯麥可嘉博、呂克邦迪、鮑伯威爾森等劇場大師合作。
1980年代,彼得西摩尼謝克出演過許多電影與電視影集,並獲得許多導演的一致讚賞。他的電影處女作是瑪格麗特馮卓塔的《三姐妹》(Paura e amore),之後則接連出演包括《母語》(Geburtig)、《超爆龍捲風》(Oh Shit !)與《寂寞心風暴》(October November)等知名電影。
作為一名備受讚譽的舞台演員,彼得西摩尼謝克自1999年來即為維也納城堡劇院的成員,並自2002年起連續八年在薩爾茨堡戲劇節(Salzburg Festival)上挑梁演出霍夫曼斯塔的經典名作《每個人》(Jedermann)。
彼得西摩尼謝克因為演出2016年電影《顛父人生》(Toni Erdmann)而爆紅,該片獲選坎城影展競賽片,也使原本默默無名的他,瞬間成了大明星,加上個性親和,走到哪裡都受到人潮包圍,而他精湛感人的演出,也讓他獲得了本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