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莉亞嫣琪(Julia Jentsch,1978年2月20日)畢業於柏林巴哈戲劇藝術學院,在學生時代,即開始在柏林許多劇院演出,豐富的劇場表演經驗,為她的演技奠下基礎。畢業後,她加入了慕尼黑室內劇院,多次獲得獎項肯定,還曾參與多部電影的製作。2004年,她因演出漢斯維恩嘉特的坎城競賽片《替天行盜》(The Edukators),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並因此獲得德國巴伐利亞電影獎「最佳青年女演員」大獎肯定。
2005年,她靠著《帝國大審判》(Sophie Scholl - Die letzten Tage)抱走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女主角、德國奧斯卡「金蘿拉獎」最佳女主角、「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等約六座影后。而隨著該片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尤莉亞嫣琪也一舉成為國際影壇爭相邀約的知名女星。過去幾年,她出演的作品包括了捷克導演伊利曼佐執導的《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I Served the King of England)、瑪格麗特馮卓塔導演的《漢娜鄂蘭:真理無懼》(Hannah Arendt)以及提爾史威格的《紅酒燉香雞2:香檳雞》(Kokowaah 2)。
弗洛安史戴特(Florian Stetter,1977/8/2)生於德國慕尼黑,演出多以電視作品居多, 24歲時卻以大銀幕處女作《愛情,金錢,愛情》(L`amour, l`argent, l`amour)一舉成名,並勇奪最佳新進演員獎。之後,弗洛安史戴特星運一路被看好,連續演出了許多重要的德國電影,其中尤以2004年的《英雄教育》(NAPOLA),及2005年的《帝國大審判》(Sophie Schol- The Final Days),都成為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大銀幕代表作。
弗洛安史戴特曾與導演多明尼克葛拉夫有過多次合作,因此當葛拉夫一決定拍攝《二姊妹的情人》時,閃過他腦海中、最適合演出「席勒」的人選非史戴特莫屬。史戴特飾演與二位貴族姊妹纏戀一生的大文豪席勒,他除將其間飽滿情感演得讓人動容外,更將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中、席勒的傲世才情與不朽地位詮釋得令人感佩,是無論外型、內涵都堪稱最為勝任的不二人選。
馬克侯特蒙(Marc Rothemund)曾出身於電影世家,自擔任導演父親的助導開始,累積了多年經驗,1998年交出長片處女作《發情世代》(Love Scenes from Planet),並奪下「德國巴伐利亞影展」最佳青年導演獎。《我的寶貝會說話》(Ants In Pants)、《9頂假髮的女孩》(The Girl With Nine Wigs)兩部作品在德國皆創下驚人票房,讓馬克侯特蒙奠定了票房大導地位。
以《帝國大審判》拿下柏林影展最佳導演、評審團大獎與最佳女主角獎等10餘座電影獎項,並代表德國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更創下全球三億多台幣票房佳績,堪稱遊走多樣類型、兼顧票房並深耕議題的「億」級票房大導。
2017年以細膩又精湛的手法執導《看見5%的奇蹟》,呈現一名視力僅剩5%的男子克服各種逆境,讓自己的夢想成真,幽默刻劃出主角憑藉茁壯的心靈橫跨重重身體障礙的動人歷程,宛如德國版的《逆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