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叔父是司令唱片公司的創辦人,父親是爵士音樂節目的製作人。比利克里斯多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系,年輕的時候就在這種演藝氣氛的薰陶下,穿梭各咖啡廳與校園之間表演脫口秀。之後他以電視脫口秀以及喜劇節目「Soap」、「週末夜現場」竄紅。1978年演出電影處女作,1989年以愛情喜劇《當哈利碰上莎莉》受到歡迎。1992年他自導自演了一部自傳色彩濃厚的《週末夜先生》。幾度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也為他建立了世界性的知名度。
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1968年10月28日)生於美國喬治亞洲,很早便與胞兄艾力克羅勃茲 (Eric Roberts)接觸演藝世界,16歲時立志成為女演員。1988年與艾力克羅勃茲合演《血洗移民潮》,這是她的電影處女作。
1989年以【鋼木蘭】獲得金球獎最佳女配角以及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尤其這部電影中多為硬底子的女演員,如黛瑞漢娜、莎莉菲爾德等。當大家還在訝異這個闊嘴的新人不簡單時;隔年【麻雀變鳳凰】一推出,不只李察吉爾,全世界都臣服在她的魅力之下,不只獲得市場肯定,茱莉亞羅勃茲在【麻雀變鳳凰】的精湛討喜演出,更讓她繼【鋼木蘭】的女配角之後,又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儘管沒能順利摘下獎座,不過這樣的際遇已經不知羨煞了多少想發明星夢的人,更讓她躋身一線明星之列。
羅賓生於伊利諾伊州芝加哥,自小是個安靜的孩子,直到他參與高中的戲劇學系之後才較能克服內心的羞怯。
1973年,他與摯友克里斯多福李維成為朱利亞德學院新生班級中僅有的兩名加入進階課程的學生。
1980年,羅賓在電影處女作《Popeye》飾演大力水手卜派,和角色神似的長相與滑稽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的《莫斯科先生》裡羅賓則飾演一名嚮往美國夢的蘇聯馬戲團藝人,試著在紐約立足扎根的故事,隔年他也因此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喜劇類男演員提名。
1987年的《早安越南》是羅賓的代表作之一。他飾演越戰期間在越南戰地電台工作的DJ,為美軍播放來自家鄉的音樂以解思鄉之情;原本把越南視為敵人,但在越來越深入了解越南之後有了不同的思考。《早安越南》為他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以及金球獎等其他獎項的最佳男主角獎座。
羅賓從出道以來一直參與許多喜劇類型的作品,演出誇張滑稽的腳色,像是《心靈點滴》、《快樂腳》、《博物館驚魂夜》等,然而另一面的羅賓卻是穩重且寧靜,在勵志或心靈探索類型的片中(《春風化雨》、《心靈捕手》、《變人》)找到能述說自我的定位點。
1991年,他以《奇幻城市》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以及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97年以《心靈捕手》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雖然出現時通常都是歡樂的正派角色,羅賓也嘗試過反派的演出,像是《不速之客2001 》和隔年的《針鋒相對》。他那沉靜寂黯、洞悉事物本質的那一面,經由詮釋非正派的角色,呈現在觀影者面前,獲得許多好評。
2014年8月11日,羅賓在家中去世,享年63歲
麥可·尼可斯(Mike Nichols,1931年11月6日)出生於德國柏林,是一個著名美國導演,執導的電影、電視劇、話劇無數,曾在1967年憑《畢業生》一片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電影以外,在演藝界其他方面亦贏了不少獎項,包括艾美獎、東尼獎和葛萊美獎。
1930年代,在納粹黨奪得德國政權後,尼可斯一家因納粹黨仇視猶太人的政策,被迫逃離德國,最後定居在美國。1944年,尼可斯成為美國公民。1950年代,尼可斯還是在求學期間,已開始參與喜劇演出。他在芝加哥大學就讀時,加入了大學裡的喜劇團「羅盤玩家」(Compass Players,著名芝加哥喜劇團「第二城市」的前導)。
1966年,尼可斯執導他第一部電影《靈慾春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