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瑞米艾朗(Jeremy Irons,1948年9月19日)生於英國懷特島,是資深英國硬底子演員,1969年開始參與多齣舞台劇演出,1984年在百老匯首度登台,就贏得東尼獎最佳男主角。1981年主演電影《法國中尉的女人》,細膩的情感表現讓他打開知名度,之後主演《教會》展現的精湛演技,在《親愛的!是誰讓我沉睡了》塑造出獨具正邪衝突的立體角色形象,更榮獲金球獎和奧斯卡雙料影帝。
他在1995年《終極警探3》裡改變戲路,首度嘗試反派角色、鋒芒畢露,膾炙人口的作品無數,近期代表作有:《里斯本夜車》、《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愛情天文學》、《刺客教條》等。
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1975/9/30)是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法國女星,她在2007年以《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一片奪得奧斯卡及金球獎雙料最佳女主角,是奧斯卡史上第三位拿下最佳主角獎的外籍演員,更是法國第一位影后。
瑪莉詠出身自法國藝術世家,父母親是演員,兩位雙胞胎弟弟分別是畫家及作家,因此她傳承的藝術氣質也不遑多讓,不僅擁有獨特神秘的美麗氣質,熱愛歌唱及表演的她,也是法國搖滾樂團Yodelice的一員,彈貝斯、吉他,也玩鼓、玩keyboard,展現能唱能演的全方位才華。
瑪莉詠以《終極殺陣》系列電影打響名號,成功打進好萊塢,陸續演出《美好的一年》、《玫瑰人生》、《頭號公敵》、《華麗年代》、《午夜巴黎》、《全面啟動》、《黑暗騎士:黎明昇起》,與她合作過的好萊塢男星,無不稱讚她是極其迷人的美麗才女,能動能靜,並持續發光發熱。
2014年的《兩天一夜》,讓瑪莉詠柯蒂亞奪下歐洲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成熟又內斂的演出,已經深深擄獲全球觀眾的心,更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麥克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1977/04/02)成長於愛爾蘭著名的美麗小鎮基拉尼,最初從事劇場或者電視演出,替他奠定深厚的表演基底。直到參與史蒂芬史匹柏與湯姆漢克聯合製作的【諾曼第大空降】,成為他的生涯轉捩點,開始接演多部著名電視影集,並躍上好萊塢大銀幕。
法斯賓達不僅參與演出叫好叫座的《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也接下來了法國才子導演歐容的《逐愛天堂》,大展浪漫柔情,更在2007-2008年間主演了恐怖電影大師喬舒馬克的血腥驚悚片《鬼哭人嚎》、以及被喻為近年來最出色的恐怖電影《獵人遊戲》,同時參與史提夫麥昆所導的《飢餓》,詮釋知名的愛爾蘭絕食運動領導者巴比桑茲而大獲各界好評,替他奪得倫敦影評人協會及英國獨立電影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2011年憑《X戰警:第一戰》中亦正亦邪的年輕萬磁王一角而名聲大噪,同年主演《性愛成癮的男人》更讓他贏得威尼斯影帝,並榮獲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代表作品有《惡棍特工》、《X戰警系列》、《自由之心》等,在2015年的《史帝夫賈伯斯》中,傳神地演繹賈伯斯讓他榮獲金球獎和奧斯卡影帝雙料提名。
布蘭頓·格里森(Brendan Gleeson,1955年3月29日)是愛爾蘭電影演員,早年是名舞台劇演員,曾加入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在35歲時,他參與英國電影製作,開啟電影演員生涯,詮釋過五花八門的角色。
著名作品包括《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紐約黑幫》、《殺手沒有假期》、《28天毀滅倒數》、《特洛伊:木馬屠城》、《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和《看守員》,以及愛爾蘭電視電影《The Treaty》中的麥可·柯林斯一角,並曾憑《殺手沒有假期》和《看守員》兩片入圍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男主角提名。在2014年電影《直闖暴風圈》中演出溫斯頓·邱吉爾,拿下生平首座艾美獎。
阿麗安拉蓓(Ariane Labed,1984年5月8日)生於希臘雅典,是一名法籍演員,早年參與劇場演出。2010年,憑電影處女作《愛的抱抱》(Attenberg)以黑馬之姿勇奪威尼斯影后,之後較為人熟知的作品包括《非普通服務》(Alps, 2011)、《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 2013)、《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 2015)。
賈斯丁柯賽爾(Justin Kurzel,1974年8月3日)出生於澳洲高勒,是一位導演和編劇,他的導演處女作《血教育》便橫掃素有「澳洲奧斯卡」之稱的澳洲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贏得包括最佳導演獎在內的6項大獎,之後與其他導演聯合執導《那些年,這些事》(The Turning, 2013),合力造就澳洲魔幻寫實經典。
2015年執導改編自莎士比亞戲劇的《馬克白》(Macbeth),角逐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也入圍英國奧斯卡多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