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影壇70年代的代表性女星,她的知性與感性頗能反映嬉皮風尚流行的那個時代。
黛安基頓出生在加利福尼亞,曾在Santa Ana大學學習戲劇,19歲輟學去紐約學習作秀。性格叛逆的她還參加了搖滾樂團作秀,不久獲得機會演出轟動一時的百老匯搖滾音樂劇《毛髮Hair》,並由配角升為主角。
70年代初,與伍迪‧艾倫結識,參演了他導演的影片《Play It Again》、《安妮霍爾》等片,並與之有過一段婚史。
多年來作品不斷,屬實力派多產性格女星。
勞勃狄尼洛的演藝資歷傲人,電影事業從1969年布萊恩狄帕瑪執導的《The Wedding Party》開始。直到1973年,他已因《戰鼓輕敲》及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殘酷大街》兩度贏得紐約影評人獎的最佳男配角獎。 1974年,勞勃狄尼洛因《教父2》贏得奧斯卡獎的最佳男配角獎。1980年,他因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蠻牛》贏得第二座奧斯卡獎,這次的獎項是最佳男主角獎。
勞勃狄尼洛還有另外五次獲得奧斯卡獎提名,入圍電影分別是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計程車司機》;麥可西米諾執導的《越戰獵鹿人》;潘妮馬歇爾執導的《睡人》;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重拍片《恐怖角》;以及大衛歐羅素執導的《派特的幸福劇本》。
2003年,勞勃狄尼洛、珍羅森泰和克雷格哈卡成立翠貝卡企業,是一間多元化媒體公司,任務是提供藝術家獨特的平台,以擴展觀眾群及使消費者體驗獨立電影和媒體。勞勃狄尼洛透過翠貝卡公司開發各種計劃,並身兼多種身分,包括製片、導演和演員,首度執導演筒拍攝的電影為《四海情深》,之後他又自導自演《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
勞勃狄尼洛因傑出的表演成就獲頒甘迺迪中心的榮譽獎。他也榮獲好萊塢影展的好萊塢演員獎及英國影藝學院獎大不列顛獎的史丹利庫伯力克獎。2010年,他獲選為AARP雜誌的電影終身成就獎得主。 2011年,勞勃狄尼洛獲頒金球獎的塞西爾戴米爾獎。他也擔任第64屆坎城影展的評審團主席。
艾爾帕西諾(Al Pacino,1940年4月25日)出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義大利裔家庭,被視為美國當代影壇性格演員的實力派代表,他自幼展現表演熱情,重覆模仿同樣的電影情節和演員對白,成就了他日後的演出,在學校接觸戲劇後,他的興趣和天份終得以充分發揮。
艾爾擅長扮演黑幫份子,經典代表作包括《教父》系列與《疤面煞星》,他以《教父》第一集入圍奧斯卡男配角,第二集入圍男主角,他從1973年起共入圍奧斯卡七次,但直到20年後,他才以《女人香》裡雙目失明的退休中校法蘭克一角,榮登奧斯卡影帝寶座,他同時也是電視艾美獎與舞台劇東尼獎得主。
知名電影作品還包括《熱天午後》、《驚爆內幕》、《魔鬼代言人》、《驚天爆》與HBO電視電影《美國天使》等。
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1931/1/5)是美國1970年代至2000年代著名演技牌男影星,1983年以《溫柔的慈悲》(Tender Mercies)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父親是海軍軍官,大學畢業後曾參加韓戰,退伍後到紐約戲劇學校接受過嚴格的訓練,並開始在鄰居劇場演舞臺劇,又在電視影集《聯邦調查局》裡客串。
1963年首次演出電影《梅崗城的故事》,逐漸以紮實的演技受到重視。1972年在《教父》飾演養子,讓他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知名度大增。
1979年以《霹靂上校》入圍最佳男主角,1983年終於以《溫柔的慈悲》奪得影帝。1997年再度以獨立製片《使徒》入圍最佳男主角。是當今影壇著名的性格巨星。近幾年來作品數量仍然相當穩定多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