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艾嘉(Sylvia Chang,1953/07/21)知名的演員、編劇和導演,七十年代於台灣及香港兩地開展其演藝事業,從影四十年,主演過的電影超過一百部。1976年她以電影《碧雲天》(Prosperity and Perplexity)首次獲得台灣金馬獎最佳女配角,1981年憑《我的爺爺》(My Grandpa)獲得首個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憑《最愛》(Passion)獲得1986年最佳女主角及198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堪稱張艾嘉執導與從影以來最輝煌的時刻。
此後張艾嘉繼續參與演出和創作,2001年再度提名金馬獎影后,次年即以《地久天長》一片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及香港影評人協會金紫荊獎雙料最佳女主角,並曾獲得亞洲電影節所頒的最傑出女演員。除此以外,前前後後更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六次提名、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八次提名。
劉若英生於台北,兩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因為父親是位船長,無法照顧她,因此她就跟著爺爺奶奶過日子。由於溺愛、沒有管束,劉若英從小就霸道、愛自由,後來因為貪完追狗反而被咬一口,這才膽子變小。後來辛苦鍊琴的劉若英,慢慢養成了不愛說話,老悶在家裡的習慣。10歲的一場演奏會,還因為緊張不小心左眉撞上鋼琴一角,當場血流如柱,但劉若英卻渾然不覺地演奏完畢,下臺鞠躬。
進入以嚴謹校風著稱的光仁中學音樂班後,劉若英穿著寬摺制服裙,頂著西瓜皮髮型。從三毛、瓊瑤,到張曼娟,她總是想著活著的意義,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變成一個孤僻的人。
高中畢業後赴美國修讀聲樂和鋼琴演奏,並取得古典音樂的學士學位。在那裡,經歷了一場三個月的短暫戀愛,「可能是因為寂寞,可能只是因為他來自舊金山。那是我最喜歡的城市,每一條街道都有自己的味道,雨下起來像一層薄薄的霧氣,所有的景物在其中,就像放在柔焦鏡下看。那些總愛穿著黑大衣的居民撐著傘在雨中走,是我見過最美的景致。」
返回台灣不久,還有點baby-face的劉若英,在游泳池邊認識了她的第一位貴人──陳昇,開始一個月一萬塊的製作助理工作。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出唱片。但在劉若英第一張唱片發行之前,便先獲得導演張艾嘉及陳國富之賞識,參與電影【少女小漁】及【我的美麗與哀愁】演出。
「妳不漂亮,但是妳可以去演電影。」張艾嘉的一句話,讓劉若英憑【少女小漁】拿下1995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後,又以【美麗在唱歌】獲得1996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1997年東京影展最佳女主角獎。之後,她便在演藝界大放異彩:1998年臺北金馬影展評審團特別獎、1998年臺北電影節最佳演員、1999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庹宗華(Chung Wah Tou,1962年10月10日)電影及電視劇演員、歌手,曾獲金鐘獎男主角獎。有兩名弟弟,分別是在幕後擔任執行製作的庹宗民,及在主持界發展的的庹宗康。早年則以《小畢的故事》初嘗走紅的滋味,之後更憑藉《報告班長》系列,劇中飾演的班長而聲名大噪。
2003年曾以《孽子》,入圍第卅八屆戲劇類男主角獎,最後在2005年,憑電視劇《孤戀花》,奪得第四十屆金鐘獎戲劇類男主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