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介紹劉若英 丁亞民 歸亞蕾 黃品源

劉若英

劉若英生於台北,兩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因為父親是位船長,無法照顧她,因此她就跟著爺爺奶奶過日子。由於溺愛、沒有管束,劉若英從小就霸道、愛自由,後來因為貪完追狗反而被咬一口,這才膽子變小。後來辛苦鍊琴的劉若英,慢慢養成了不愛說話,老悶在家裡的習慣。10歲的一場演奏會,還因為緊張不小心左眉撞上鋼琴一角,當場血流如柱,但劉若英卻渾然不覺地演奏完畢,下臺鞠躬。
進入以嚴謹校風著稱的光仁中學音樂班後,劉若英穿著寬摺制服裙,頂著西瓜皮髮型。從三毛、瓊瑤,到張曼娟,她總是想著活著的意義,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變成一個孤僻的人。
高中畢業後赴美國修讀聲樂和鋼琴演奏,並取得古典音樂的學士學位。在那裡,經歷了一場三個月的短暫戀愛,「可能是因為寂寞,可能只是因為他來自舊金山。那是我最喜歡的城市,每一條街道都有自己的味道,雨下起來像一層薄薄的霧氣,所有的景物在其中,就像放在柔焦鏡下看。那些總愛穿著黑大衣的居民撐著傘在雨中走,是我見過最美的景致。」
返回台灣不久,還有點baby-face的劉若英,在游泳池邊認識了她的第一位貴人──陳昇,開始一個月一萬塊的製作助理工作。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出唱片。但在劉若英第一張唱片發行之前,便先獲得導演張艾嘉及陳國富之賞識,參與電影【少女小漁】及【我的美麗與哀愁】演出。
「妳不漂亮,但是妳可以去演電影。」張艾嘉的一句話,讓劉若英憑【少女小漁】拿下1995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後,又以【美麗在唱歌】獲得1996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1997年東京影展最佳女主角獎。之後,她便在演藝界大放異彩:1998年臺北金馬影展評審團特別獎、1998年臺北電影節最佳演員、1999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丁亞民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資深電影人、文字工作者。高中畢業時便獲得聯合報文學獎,1977年與朱天文、朱天心、馬叔禮、謝材俊、仙枝等熱愛文學的青年成立「三三集刊」,受到胡蘭成影響最深,他曾在『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一書的序言中提到:「我喜歡胡爺,是他的文章開了我的悟識;是他的大器寬了我的性情。」,這些青年才俊後來在1979成立「三三書坊」。

八○年代,他開始嘗試劇本寫作,撰寫了許多家喻戶曉的電視與電影劇本。最早與朱天文、侯孝賢搭檔,拍了許多風格題材的台灣新電影;也相繼在華視劇展推出作品,並獲得金鐘獎的肯定。他所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展現了他詩意化的導演風格,使得該劇一播出便造成轟動,不但捧紅該劇的演員,《人間四月天》更成為當時蔚為討論的話題。幾年後,又再次以丁亞民、徐立功、王蕙玲的金三角共同合作,製作了另一部文學愛情史詩電視劇《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

他所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候鳥》,在加拿大取景拍攝,幕前幕後仍是與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班底,包括製片徐立功、編劇王蕙玲、演員劉若英共同合作。

歸亞蕾

歸亞蕾1944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49年隨父母移居台灣。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

歸亞蕾從影甚早,作品極多,能擔任正面或反面角色,演技精湛而廣獲肯定。她在1965年主演其首部電影——瓊瑤小說改編的《煙雨濛濛》,時年22歲。次年,以此影片獲得第4屆金馬獎最佳女演員。後主演過多部電影、電視劇。其中電影包括1970年的《家在台北》,同獲得當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和第7屆金馬獎最佳女演員。1978年的《蒂蒂日記》,二次獲得第15屆金馬獎最佳女演員。

1991年,歸亞蕾以中國電視公司連續劇《她的成長》首次獲得台灣廣播電視金鐘獎最佳女演員。1993年,與李安合作的電影《喜宴》,使歸亞蕾獲得第30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1995年以後,歸亞蕾轉往中國大陸發展,參演《女兒紅》一片,代表中國在捷克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獲得最佳女主角獎。這是歸亞蕾首次在西方獲得演藝獎項。

2000年以後,歸亞蕾主要投入中國大陸的電視劇集演出,包括《橘子紅了》、《麻辣婆媳》、《大明宮詞》、《漢武大帝》、《香港傳奇-榮歸》等劇。

黃品源

台灣歌手,目前簽約滾石唱片。

二十歲時與哥哥報名參加「第一屆青春之星校際音樂大賽」,初試啼聲即獲得第二名。之後,他向製作人沈光遠自薦自己的創作,而得其賞識,正式與他簽約。在台灣,黃品源的專輯總銷售量超越一佰萬張以上,但其出碟頻率頗低。

2002年4月,黃品源主持中國電視公司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當時與張菲、康康合作主持,目前仍在播映中),是黃品源首度主持電視節目。

代表作

u2 mtv logo

copyright © 2016 U2 電影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製作:橙億科技